天蒙蒙亮,客服專員閆柳為了迎接不遠千里前來北京華廈民眾眼科醫院做近視眼手術的內蒙古患者趙先生,盡管此時北京五環車流暢通,為了更好的做好接待陪同工作,顧不上嗷嗷待哺的孩子,但她還是毅然提前半小時走出家門,這樣的事情閆柳早已習以為常...
“小趙,你到北京下飛機時氣溫大概15℃,早晚溫差可能有點大,還是要準備幾件御寒的衣服。你這幾天記著堅持點眼藥水,另外要好好休息哦。”幾天前閆柳就像個大姐姐一樣不耐其煩的提醒著趙先生,微信、電話、短信...
作為客服專員耐心、貼心服務患者是他們工作的特點之一。雖然她的團隊平均年齡在30歲,工作之余同事都親切的叫她“小婆婆”(小昵稱),她們每天休息的時間僅有半個小時,常常累的說不出話,有時候趴在桌子上就睡著了...

4月5日,閆柳見到了厚重大眼鏡“壓迫”在眉清目秀但略顯疲憊的趙先生,一圈圈的鏡片后面閃爍的是期盼的眼神。“閆姐,可算見到您了。您可不知道天天頂著個大眼鏡,這0.1的視力,除了一大片模糊,就是一大片模糊...謝謝您這幾天一直提醒我點眼藥水,不厭其煩的幫助我。”一番簡單的問候之后,閆柳妥善了安排了他的行李,讓他稍作休息和調整。之后,閆柳拿著事先醫生開好的檢查單,全程陪同他做了20多項近視術前檢查。
檢查結束,在閆柳的陪同下,趙先生見到了溫文而儒雅且專業帥氣的業務副院長、屈光中心主任蔡磊琳。從早晨一直忙到現在,此時的蔡院長已接診了多名手術患者,仍然精神飽滿、一絲不茍的為趙先生進行眼健康檢查和診斷,并為他量眼定制了個性化全飛秒激光手術方案,為其講解全飛秒手術的一些注意事項。
在診療中蔡院長了解到了趙先生喜歡運動、越野,建議他要經常佩戴墨鏡,對保護視力很有好處...
作為建筑師,趙先生也去過各大醫院找醫生看病,見過各種先進設備,然而面對如此耐心的醫生、服務人員、先進的眼科設備,也忍不住贊嘆,“聽我朋友說你們醫生好、設備好、服務好,他們兩年前來這里做的手術,看來我今天也來對了。”從趙先生話語中我們貌似已看到了那個摘鏡后滿腔熱血、充滿激情的帥氣青年。

4月6日,手術當天這位內蒙古漢子難以遮掩的緊張,閆柳貼心安慰“不用緊張,手術很快的,只要好好配合醫生就可以,做完手術后眼睛可能會稍有不適,這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有事隨時告訴我。”雖然短短的幾句話讓從未上過手術臺的趙先生安心了。他擺出了“ok”手勢,滿懷期待的走進了手術室。
一切準備就緒,在蔡磊琳院長屈光團隊共同努力下成功為趙先生實施了全飛秒激光手術。當他再次睜開眼睛時,久違的清晰世界呈現在他眼前,激動的心情無與倫比。走出手術室,看到了閆柳依然在等候他,感激且激動的說“媽呀,手術也太快了吧,剛躺下去還沒來及緊張,手術就結束了,現在感覺好清晰。”“手術成功了真為你感到高興”她真誠的說道。之后,閆柳又貼心的安排好了趙先生術后第一天復查相關事宜。
第二天上午,經視力復查一切正常,雙眼視力視力恢復到1.0。隨后,閆柳將蔡磊琳院長開好的術后用藥妥善交給他,并耐心講解術后用藥及術后注意事項。“小趙要記得好好保護眼睛,少看手機,按時復查哦。”“謝謝你閆姐,你們服務好,手術好,每一步做的都這么細致到位。謝謝你們,為你們點贊。”趙先生豎起了大拇指。
回家后的第一時間,趙先生就發了微信朋友圈“科技改變未來,終于和眼鏡說再見了!”正式和眼鏡see goodbey!
摘掉眼鏡后的他,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眼鏡而著急,可以大口大口的吃火鍋,帶著墨鏡開著越野車奔馳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這種自由的感覺只有1.0的視力才能體驗到。
趙先生非常感謝客服閆柳和蔡磊琳主任屈光團隊,整個摘鏡過程讓他感覺到了踏實、放心、溫暖,讓這次全飛秒近視手術變成了一次愉快的旅行,感受了家的溫馨,享受了科技的進步、醫術的精湛,特為客服閆柳和蔡磊琳主任屈光團隊做了錦旗以表感恩之心。

像這樣錦旗、感謝信北京華廈民眾眼科醫院收到很多,不僅代表著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感謝,也代表著北京華廈民眾眼科和諧的醫患關系。北京華廈民眾眼科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將繼續堅持“滿意是基礎•感動是目標”服務宗旨,為更多的眼疾患者帶去清晰視界。